脂多糖(LPS)、細胞游離DNA(cfDNA)和活性氧(ROS)的級聯反應會驅動炎癥性腸病(IBD)的發展。有鑒于此,中國醫科大學李鶴然教授和趙琳教授通過在環境條件下模擬生物硅化反應,在幾秒鐘內構建了聚乙烯亞胺(PEI)-L/D-酒石酸(L/D-TA)配合物模板化介孔有機二氧化硅納米顆粒(MON)(PEI-L/D-TA@MON)。
本文要點:
(1)該手性納米藥物包括四個功能部分,其中的PEI可靜電吸引cfDNA,四硫鍵能夠與ROS發生還原反應,硅醇基團則能夠吸附LPS,L/D-TA可實現手性識別和炎癥定位。口服給藥后,PEI-LTA@MON能夠表現出與粘膜立體匹配的優先構象,并錨定在炎性腸道上,以實現病變靶向。
(2)實驗結果表明,PEI-LTA@MON可消除LPS、ROS和cfDNA,減輕氧化應激,抑制炎癥級聯,維持免疫穩態,以實現IBD治療。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PEI-L-TA@MON具有合成速度快、成本低、無能量制備、毒性小、治療效果顯著以及治療方式易于轉換等優點,有望為IBD治療提供一個新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轉化臨床前景。
Miao Xu. et al. Biosilicification-mimicking chiral nanostructur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7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