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發光二極管(PeLEDs)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溶液可加工性和成本效益,成為下一代顯示器的有力候選者。然而,高效藍色PeLED的開發仍面臨重大挑戰。鑒于此,華東師范大學Yan-Qing Li、澳門科技大學Jian-Xin Tang、Yang Shen、蘇州大學Nobuo Ueno、日本國立自然科學研究所Satoshi Kera等提出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策略,通過精確調控藍色鈣鈦礦中的電荷輸運來提升輻射復合效率。
本文要點:
(1)采用1,3-雙(N-咔唑基)苯作為插入空穴傳輸層,在提高空穴注入效率的同時,有效抑制了反向電子傳輸和激子淬滅。此外,引入氟化酯添加劑調控鈣鈦礦結晶過程,促進形成排列良好的降維相,從而降低非輻射復合損失。
(2)所制備的藍色PeLED實現了25.87%的外量子效率,創下一鍋法制備藍色鈣鈦礦薄膜的效率記錄。進一步與薄膜晶體管電路集成,實現了具有清晰均勻圖案的溶液加工有源矩陣鈣鈦礦顯示器。該研究為推進藍色PeLED在高性能顯示應用中的發展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
Y. Yu, B.-F. Wang, Y. Shen, Y.-T. Wang, Y.-H. Zhang, Y.-Y. Li, Z.-H. Su, L.-X. Cao, S.-C. Feng, Y.-H. Wu, X.-Y. Gao, S. Kera, N. Ueno, J.-X. Tang, Y.-Q. Li, Efficient Blue Perovskite LEDs via Bottom-Up Charge Manipulation for Solution-Processed Active-Matrix Displays. Adv. Mater. 2025, 250323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