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形態和表面/界面缺陷密度在決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效率和穩定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清華大學Yi Chenyi報道了一種氯取代的芳香多環衍生物(BNCl),它與碘化鉛和二甲亞砜都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可以調節鈣鈦礦的結晶,同時有效鈍化晶界和表面。
本文要點:
1) 在空穴傳輸層(HTL)/鈣鈦礦界面上擠出的BNCl分子可以促進空穴傳輸,從而實現更好的電荷轉移。因此,孔徑面積分別為1 cm2和12 cm2的PSC和最小模塊的認證功率轉換效率(PCE)分別為25.04%和22.81%。
2) 此外,在ISOS-L-1條件下,該器件在2500小時的最大功率點(MPP)跟蹤后保持了80%的初始效率。
Junjie Zhou et.al High-Efficiency Large-Area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 Multifunctional Crystallization Regulating Passivation Additive Adv.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