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具有可控特性和明確機制的納米酶有望能夠推動用于腫瘤診療的新一代功能生物材料的發展。有鑒于此,福建師范大學燕雙仟教授、江麗芝教授和廈門大學劉剛教授開發了一種金屬-有機框架(MOF)衍生的雙金屬硫化物納米酶(FCS),其可通過聯合光熱和催化治療實現鐵療法。
本文要點:
(1)實驗將ZIF-67硫化成硫化鈷(Co3S4,CS),然后進行亞鐵陽離子交換,從而制備了FCS。研究發現,FCS具有增強的近紅外II區光熱轉化效率和優異的類芬頓催化活性。理論計算結果表明,這些增強效應可歸因于Fe摻雜,其能夠縮小帶隙,促進電子向H2O2的轉移,降低活性氧生成的能壘。
(2)實驗結果表明,FCS可通過脂質過氧化有效誘導鐵死亡,并且能夠同時實現T2加權的磁共振成像。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了一種將MOF轉化為多功能腫瘤診療藥物的穩健策略,證明了金屬離子摻雜具有優化納米酶性能的重要作用。
Xuemei Zeng. et al. Multifunctional Hollow Bimetallic Sulfide Nanozyme Enables Imaging-Guided Synergistic Ferrotherapy for Tumor Treatment. Nano Letters. 2025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500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