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還原NO生成NH3,能夠為含NO的廢氣轉化為有價值的產物(NORR,NO還原反應)提供了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但是,如何找到能夠有效的將NO轉化為NH3的催化劑仍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有鑒于此,蘇州大學徐來教授、南加州大學Oleg V. Prezhdo教授等報道設計了金屬插層的扭曲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其中金屬原子充當電子轉移的橋梁。
本文要點:
(1)
設計的扭曲結構扭曲石墨烯-氮化硼有助于跨越界面的電荷轉移,將電子從石墨烯-金屬界面重新分布到金屬-BN界面以及BN表面。這種電子調控使得BN中與金屬中心相鄰的硼原子能夠成為活性位點,從而促進了對NO的強烈化學吸附,增強對NO的活化作用。
(2)
在對各種過渡金屬插層的扭曲異質結構的穩定性和NO捕獲能力進行高通量篩選之后,系統的研究30種候選結構的NORR反應路徑。結果表明,在優化的扭曲條件下,(rBN-Ti-Gθ)和(rBN-V-Gθ)異質結構展現出了卓越的將NO轉化為NH3的催化性能。此外,通過使用確定獨立篩選與稀疏算子(SISSO)進行模型訓練,提出了一個描述符,并建立了扭曲角度與催化活性之間的關系。這項研究填補了將扭曲異質結構應用于NORR電催化領域的空白,為設計高性能的NORR催化劑提供了新的見解和策略。
參考文獻
Xingxing Wen, Oleg V. Prezhdo*, and Lai Xu*, Design of Twisted Two-Dimensional Heterostructures and Performance Regulation Descriptor for Electrocatalytic Ammonia Production from Nitric Oxide,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0269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