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高效、低成本生產(chǎn)和出色的光電子性能而聞名,引起了光伏研究界的極大關(guān)注。然而,這些器件的制造在制造過程中面臨著環(huán)境敏感性和可變性的挑戰(zhàn),導致產(chǎn)品產(chǎn)量不理想。近日,華東理工大學侯宇、楊雙提出了一種中間相均勻化方法,通過使用三(2-苯并咪唑基甲基)胺(TR-2-BA)添加劑來調(diào)節(jié)成膜過程中的多相演變。
本文要點:
1) 結(jié)果表明,TR-2-BA與溶劑分子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各種溶劑化中間體的形成,如PbI2·二甲亞砜(PbI2·DMSO)和δ相,從而使(甲脒基)2·Pb3I8·2DMSO((FA)2Pb3I8·2DMSO)中間相均勻化,提高了成核和生長行為的一致性。
2) 受控的形成動力學提高了薄膜的均勻性和結(jié)晶度,同時顯著降低了缺陷密度。因此,使用TR-2-BA制造的器件實現(xiàn)了高達84.73%的填充因子(FF)和25.24%的功率轉(zhuǎn)換效率(PCE)。不同批次和季節(jié)制備的120個器件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該策略將器件效率的標準偏差從0.74%降低到0.38%。
Yan Zhu et.al Intermediate-Phase Homogenization Through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Toward Reproducible Fabric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5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