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成本的制造技術而成為有前景的光伏材料。然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性能和穩定性受到光學活性相晶體的隨機取向和體/界面缺陷的影響。近日,清華大學易陳誼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有機材料,對羥基苯甲酸,用于調節結晶,實現鈣鈦礦中缺陷的全范圍缺陷鈍化集成鈍化。
本文要點:
1) 由于官能團的協同作用,形成了具有集中平面外空間取向的鈣鈦礦薄膜。此外,基于對羥基苯甲酸界面鈍化層的引入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塊體和界面缺陷的集成鈍化。
2) 由此產生的PSC實現了26.03%的功率轉換效率(認證為25.51%),具有出色的環境穩定性。在標準測量條件下(ISOS-L-1I),最大功率點輸出在2000小時內保持了初始效率的96.3%。晶體取向的協同調控和缺陷的綜合鈍化為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Boxin Jiao et.al One-Stone-Two-Birds: Over 26% Efficiency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Synergistic Crystallization & Interface Regulation EES 2025
DOI: 10.1039/D5EE00189G
https://doi.org/10.1039/D5EE0018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