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技術,如生物醫學成像和自動駕駛,依賴于低噪聲近紅外(NIR)光電探測器。有機光電探測器(OPD)因其無縫集成和近紅外光敏能力,為這些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然而,它們的高噪聲水平限制了廣泛的商業化。近日,高麗大學Jae Won Shim、韓國科學技術院Min-Chul Park、東國大學Sae Youn Lee、Jea Woong Jo證明了一種體異質結(BHJ)近紅外光電二極管,其特征是2.18 fA的超低噪聲電流,由新合成的電子阻擋層(EBL)((2,7-二氰基-9H-芴-9,9-二基)雙(丙烷-3,1-二基))雙(膦酸)(3PAFCN)實現。
本文要點:
1) 通過不同的能量調控設計策略,3PAFCN使OPD能夠實現均勻的表面特性、提高的界面能壘和優化的BHJ形態,最終在白噪聲條件下,在808 nm光照下實現了2.50×1014 cm Hz0.5 W?1的顯著比探測率。
2) 這些EBL設計原理廣泛適用于各種光活性材料。單像素成像的演示突出了基于3PAFCN的OPD在低光和霧天環境中的出色清晰度,突顯了OPD技術在高級成像應用中的潛力。
Seunghyun Oh et.al Robust Imaging through Light-Scattering Barriers via Energetically Modulated Multispectral Organic Photodetectors Adv. Mater. 2025
DOI: 10.1002/adma.20250386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