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酚網絡(MPN)包裹的益生菌是一種用于治療炎癥性腸?。↖BD)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的MPN系統主要以單寧酸(TA)作為酚源,對其他多酚的探索則較為有限,并且其在長期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仍面臨嚴峻挑戰。有鑒于此,華南理工大學張斌教授和劍橋大學Yujun Wan將三種茶多酚(沒食子酸(GA)、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與鐵離子進行配位,制備了MPN包被的鼠李糖乳桿菌LGG(MPN@L)。
本文要點:
(1)研究者比較了這些MPN@L與基于TA的MPN@L用于緩解IBD的有效性。在離體和體內模型中,與未包被的益生菌相比,所有MPN@L復合物都能夠表現出優越的粘附性和保留性。研究發現,EGC@L可在整個胃腸道消化過程中表現出最高的存活率,比未包被的益生菌提高了2.7 log CFU/mL,并且能夠在小鼠腸道中實現最佳的滯留效率(第四天的熒光強度為24.3 × 106 p/s/cm2/sr)。
(2)所有MPN@L均能夠通過降低髓過氧化物酶水平,調節細胞因子譜和增強腸道微生物群等機制有效減輕潰瘍性結腸炎。實驗結果表明,EGC@L可增加有益菌屬(包括乳酸桿菌,Adlercreutzia和Oscillospira),并同時減少促炎菌屬。綜上所述,該研究證明了MPN基益生菌微膠囊具有增強胃腸道疾病治療的重要潛力,有望進一步拓展益生菌微膠囊在IBD治療中的應用。
Lu Gao. et al. Metal ion coordinated tea polyphenol nanocoating for enhanced probiotic therap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iomaterials. 20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50024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