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鏈工程在調節有機光伏材料的聚集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對側鏈具體位置的探索仍然有限。在此,中國科學院包西昌、李永海、Bi Fuzhen將兩種異構的苯并三唑(BTz-1和BTz-2)連接到直鏈烷基鏈的末端,并詳細探索了懸垂基團對材料整體行為的空間和電子效應。
本文要點:
1)不對稱BTz-1通過空間相互作用引發電子云沿π骨架的重排,產生較大的偶極矩和YBTz-1的更大聚集,具有過度相分離的異質結結構。此外,電荷轉移(CT)態的能量分布得到了調節,這進一步影響了激發態雜化和非輻射能量損失。
2) 因此,D18:YBTz-2二元器件以0.22eV的低ΔEnr提供了19.1%的效率,超過了D18:YBTs-1,效率為14.7%,ΔEnr為0.30eV。此外,YBTz-2大大改進了D18:L8BO系統,實現了高達19.9%的效率。
Xiaoning Wang et.al Isomerization of Peripheral Functional Groups Refines Aggregation and Non-Radiative Energy Loss for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 EES 2025
DOI: 10.1039/D5EE00455A
https://doi.org/10.1039/D5EE004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