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產生膿黑色素微生物的生存策略的啟發,首爾國立大學Yu-Kyoung Oh和高麗大學Jaiwoo Lee通過高龍膽酸-γ-內酯的自氧化合成了膿黑色素納米顆粒(PMNPs),并對其生物醫學應用潛力進行了研究。
本文要點:
(1)具有獨特理化性質的PMNPs可清除活性氧,并實現響應微環境的自分解。在腸道條件下,PMNPs可自分解并穿透粘蛋白層的納米級孔。在炎癥性腸病模型中,經口服給藥的PMNPs可耐受胃酸,并以其溶解形式與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發生相互作用。研究發現,PMNPs能夠顯著降低活性氧水平,發揮抗炎作用,恢復腸道微生物群組成。
(2)與傳統的納米顆粒和5-氨基水楊酸相比,PMNPs具有更強的治療效果,其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和腸道炎癥,使腸道菌群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PMNPs能夠為治療炎癥性腸病提供一個新的策略,并且有望實現更加廣泛的生物醫學應用。
Jinwon Park. et al. Self-disassembling nanoparticles as oral nanotherapeutics targeting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51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