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激發停止后產生的余輝能夠為FDA批準用于治療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的激光活化維替泊芬療法提供一種更加安全的光源。然而,傳統的余輝分子(例如具有高空間位阻的金剛烷-二氧雜烷)仍存在化學激發受限等問題,進而會限制電子轉移,導致療效降低。有鑒于此,蘇州大學何耀教授、王后禹教授和宋斌研究員將低位阻環丁烷部分集成到二氧乙烷框架中,構建了一種具有超亮余輝的納米系統。
本文要點:
(1)在這些環丁烷取代基中,位阻最低的芐基氧環丁烷-二氧乙烷是最亮的余輝分子,與金剛烷-二氧乙烷相比,其相對化學激發速率更快(35.7倍),余輝強度更高(59倍),總余輝發射增加了3個數量級。在同等濃度下,基于芐基氧環丁烷-二氧乙烷的納米系統所產生的單線態氧是游離維替泊芬的五倍。
(2)在CNV小鼠模型中,基于該納米系統的循環治療能夠使病變面積減少64.9%,顯著優于游離維替泊芬治療(39.3%)。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的CNV治療策略無需激光活化,能夠將對眼部的損傷降到最低,有望為治療CNV和其他視網膜疾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Jiawei Zhang. et al. Sterically Controlled Cyclobutane-Dioxetane Ultrabright Afterglow Nanosystem for Cyclic Therapy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M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5
DOI: 10.1021/jacs.5c0518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5187